首页 资讯 正文

深读丨他们不争补偿款 免费腾地30亩

体育正文 95 0

深读丨他们不争补偿款 免费腾地30亩

深读丨他们不争补偿款 免费腾地30亩

宜昌灵宝村23户(hù)村民免费腾地30亩用于环境整治 不争(bùzhēng)补偿款 共谋致富路 河道整治后的景观及廊道(lángdào)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义超 摄 湖北日报讯(xùn) (记者陈义超、通讯员李美娇、杨艳萍)55岁的马志学,家旁边有10多亩地,一年有两万多元收入。如今,这10多亩地全部“充公”了(le),变成了村里新修(xīnxiū)的道路、停车场和亲水景观的一部分。在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灵宝村三组,23户农户在没有征迁款(zhēngqiānkuǎn)的情况下,为了村里的后河河段(héduàn)治理项目,免费腾地30亩。 “老百姓的想法不一样了,眼光变(biàn)了!”6月5日,灵宝村党委书记匡静静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,感叹地说(dìshuō)。 河道整治(zhěngzhì)中。 通讯员 李春燕 去年7月,匡静静在三组村民大会宣讲该项目,项目总投资593万余元,全部为建设(jiànshè)资金,如果涉及占地,没有征迁款(zhēngqiānkuǎn),“但怎么修、怎么建,听大家(dàjiā)的。”顿时,现场炸开了锅,“哪有占地不给钱(gěiqián)的道理?” “项目除了(chúle)河道、环境(huánjìng)整治和道路提升外,还会结合大家意愿种果树,果树的管理收益都交给大家。”匡静静解释。 此前,村里有过4次征地,参照过去,一亩地补偿一万元左右。“谁不想拿到(nádào)一笔钱,再去潇洒(xiāosǎ)一把。”村民范成武(chéngwǔ)说,曾经有老百姓为了一棵树苗,争得面红耳赤。 这些年,伍(wǔ)家乡发展很快。“周围的共(gòng)同村(cūn)、共谊村、共联村都是‘千万村’。”匡静静掰着指头说,年收入260万元的灵宝村,在紧邻城区的伍家乡已是“后进村”。 道路改造前。 李春燕摄(lǐchūnyànshè) 村民也想发展。4年前,马(mǎ)志学(zhìxué)种了橘树、李树和雷笋,因村里配套差,采摘无人问津,最后不了了之。这一次,马志学面临让地10多亩,是让地最多的(de)一户。妻子和女儿想不通,坚决反对。马志学说服(shuōfú)家人:“环境不整治好,车都进不来,啥致富门路都难得整起来。” “地(dì)还是村民的,建(jiàn)什么、怎么建,充分吸收村民意见。虽然没有(méiyǒu)征迁款,村民却可以换取发展机会。”伍家岗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宋正昂说。 道路改造后。 湖北日报(húběirìbào)全媒记者陈义超摄 2024年12月10日,距离项目(xiàngmù)开工日10天,23户村民一致同意免费让地。此后,项目方为村里(cūnlǐ)栽种(zāizhòng)2500株果树。“修条步行道通到果园,方便以后采摘。”“门前可以修两个停车位。”项目实施中,村民的一些意见都被(bèi)采纳。 49岁的村民屈庆萍拉着记者走进果树林:“明年桃树、李树开花结果,一定能来不少(bùshǎo)人。大伙儿找到(zhǎodào)新的发展路子了。”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(yánjiūsuǒ)研究员马德富表示,经过市场经济的(de)洗礼,农民的眼光已今非昔比,大家不要“输血”要“造血”,不要眼前利益要长远利益,是从“争补偿”的小农(xiǎonóng)思想向“谋发展”的市场思维的转变,是摒弃小富即安向追求(zhuīqiú)产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转变。 湖北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(de)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(biànmín)信息(xìnxī),还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。
深读丨他们不争补偿款 免费腾地30亩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